•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京紫金山实验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重要嘱托,2023年10月12日,学校教务处张健副处长、杨冰慧老师一行莅临我院,在九龙湖校区材料A楼501会议室开展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院系交流座谈工作。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郭丽萍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学、协管学科建设的储成林副院长、学办主任韩林原老师、学科秘书水涛老师、人事秘书朱玉老师和本科教务秘书唐璇老师出席会议。此次座谈旨在全面理解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审核评估各项准备工作。教务处张健副处长指出要把学校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嵌入到学院教师日常教学中,挖掘上一轮审核评估以来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对策,充分利用审核评估契机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真正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东南大学作为申请第一类审核高校,本次审核评估的重点是考核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机制建设情况,学院要全面总结自身质量保障理念、标准、机制、文化等方面的举措成效。郭丽萍副院长表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完善的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缘聚东大,携手成“材”。2023年9月27日14点,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纪忠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23级本硕博新生开学典礼。200余位来自祖国各地的本硕博新材子们欢聚一堂,共同开启在东大材料学院的新篇章。东南大学原副校长丁辉,院党委书记孙正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宝龙,副院长储成林、郭丽萍、陶立,院长助理佘伟、孙文文,青年教师代表胡张莉,院关工委主任吴申庆,功能材料系主任邵起越,材料加工系主任王倩倩,功能材料系党支部书记朱蓓蓓,本科新生班主任董磊,院团委书记、学办主任、本科生辅导员韩林原,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李凯等出席本次典礼。本次典礼由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施春陵主持。在庄严宏伟的国歌声中,开学典礼拉开序幕。首先,孙正明书记代表学院致辞,欢迎本硕博新生加入材料大家庭。他从学院影响、学科实力、师资队伍和就业前景四个角度简短介绍了材料学校。同时向材料学院新生们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不忘初心、志存高远,二是要持之以恒、砥砺前行。在致辞的最后,孙书记也祝愿大家能够学业顺利,健康快乐地成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宝龙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东南大学的学习经历,以老师兼学长的
  • 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硕博新生素质拓展活动顺利举办2023年9月24日,为帮助同学们更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加强新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能力,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举办了2023级本硕博新生素质拓展活动。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孙正明,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施春陵,副院长郭丽萍,以及全体辅导员老师与两百余名23级本硕博新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前,院党委书记孙正明老师发表讲话。首先,孙书记对材料学院全体23级本硕博新材子的到来表达了欢迎,并对每个阶段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了建议。孙书记表示,新生们身为新时代青年,身为东大学子,要充满信心,胸怀远大理想、成领军人才,希望同学们尽情享受这次活动,玩得开心、有所收获。本次团建活动将同学们分为16个队,设置了多个互动与游戏环节,如:展现各队风采的“队伍POSE”、充满技巧的“扔飞盘”、放飞想象力的“取物绘图”、考验团队默契的“积木塔”和发挥智谋的“水果配对”等。同学们在活动中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收获了友情,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 近日,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第77届年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为表彰中国工程院缪昌文院士在混凝土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的所取得学术成就和对全球水泥混凝土行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联合会授予中国工程院缪昌文院士“RILEM终身成就奖“。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于1947年在法国成立,是建筑材料和结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技术学会,致力于联合本领域内的杰出专家推动建筑材料及结构领域科学的发展,以及专业知识在全球范围内传递与应用,具有极其深远的国际影响力。RILEM终身成就奖的设立是为了表彰在全球建筑材料和结构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先驱者。缪昌文院士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在混凝土抗裂关键技术的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卓越成就赢得了全球同行的高度赞誉与崇高敬意。
  • 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8月31日顺利召开。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魏炳波院士主持,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立涛教授出席会议并向新一届委员颁发聘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蒋青教授、翟启杰教授、朱敏教授、刘相法教授、严密教授、蒋成保教授、吕昭平教授、秦高梧教授、梁秀兵研究员、刘宣勇研究员、陈少慧研究员级高工、徐正祥高工、沈宝龙研究员、薛烽教授、储成林教授、方峰教授,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孙正明教授、副院长陶立教授,以及实验室各研究方向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伊始,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立涛教授代表学校致辞,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强调重点实验室要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苏省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随后,孙立涛副校长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魏炳波院士及各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重点实验室主任沈宝龙研究员汇报了实验室3年来的运行情况及主要研究工作,方峰教授、白晶副教授和王倩倩副教授分别就“高性能金属丝材研究进展”、“新型医用可降解金属植介入器械的设计、开发
  •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本次活动以“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为主题,旨在树立当代大学生中热爱祖国、品行优良、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榜样。经过评选,我院徐潇航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奋斗故事吧!徐潇航,男,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南京市青联委员,获评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优秀毕业生等,曾作为青年代表参与江苏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戎装相传,曾代表东南大学同百余所高校成员同台竞技斩获“江苏省军训之星”;勇于担当,学工成果屡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育人号报道;双创砥砺,从事“AI+混凝土”交叉研究,作为学生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项,主负责双创项目屡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性双创奖项及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荣誉评定等。一、肯下苦功夫,拼搏中砥砺自我曾外祖父入伍边疆,于战场前线入党,曾作为抗美援朝的战士浴血拼搏;父亲入伍工兵营,于抗灾期间入党,曾作为抗洪救灾的勇士奋勇前行。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3年集中接收项目评审结果,我院喜获丰收,共获批20项。其中,专项项目1项、面上项目10项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涵盖了工材、化学、信息三大学部)。平均资助率40%(全国平均资助率16.08%),资助经费近1000万元。立项总数及立项率较去年各实现了翻倍,为学院历史最好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的资助率分别达到42.8%和45.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我院今年立项率不仅刷新学院历史纪录,还跻身全校前茅。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院师生的辛勤努力和科研热情。近年来,我院践行“学术至上、生为首位、师为根基”理念,不断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精神指导下,学院将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工作,积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瞄准四个面向,主动开展大平台与大成果的筹划,打造东大材料的特色科研名片。
  • 我院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2023年8月19-20日,我院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此次夏令营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近600名优秀大学生踊跃报名。学院专家组按照标准严格筛选,最终来自全国80所高校的155名优秀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活动。今年是疫情开放后我院首次举办夏令营,为了让营员对学校、学院、导师有更直观、更深入、更生动的了解,夏令营采用了全程线下的方式。经过夏令营工作组和学院老师、学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本次夏令营圆满完成。学院为所有营员准备了“入营大礼包”,包含材料学院介绍宣传册、材料学院定制营员证、东大文创礼品等,同时为营员提供夏令营两天的餐券,受到营员好评。在夏令营两天的时间里,除了紧张的优秀营员面试选拔环节外,我院还精心安排了学院整体情况介绍、学院课题组和科研团队宣讲等一系列线上讲座,并组织了导师和营员之间的面对面自由交流,加强了同学们对于材料学科前沿动态的了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东南大学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和建设“双一流”的担当,同时也亲身感受到学院导师专业的科研能力、严谨而亲切的治学态度。8月19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六届全国优秀大学
  •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剑桥大学联合开展的剑桥大学暑期本科生课程计划顺利进行。三个核心模块的内容授课顺序根据课程的进度配合进行,分别由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副教学教授、罗宾逊学院工程方向教学主任乔西·萨伊尔,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全职教授、医学人工智能中心成员皮特罗·里奥,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助理教授、计算材料科学巴托梅乌·蒙塞拉特展开相应核心模块的课程内容。课程主要介绍信息理论的基础概念和数学框架,丰富的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基础算法和理论。同时教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应用场景和机器学习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图1 乔西·萨伊尔教授为学生授课课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授课、小组讨论和汇报答辩。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交流观点,相互启发,通过深入学习材料科学和机器学习,学生们不断碰撞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图2 学生与教授进行交流图3 本科国际化教学秘书左文强老师代表材料学院向任课老师赠送东大礼物图4-8 学生分组研讨通过学习《机器学习与材料学基础》这门课程,学生们了解了机器学习中的数学原理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习建立基础认知;全面认识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基础算法原
  • 为提升我院学生国际化交流学习,加强东南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术合作,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选派19位本科生前往剑桥大学开展暑期本科生课程计划。7月28日上午,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顺利抵达英国剑桥大学。在课程计划开始初期,为欢迎东南大学师生,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与文化,剑桥大学组织方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破冰活动。同学们通过飞盘活动、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积极的破冰活动,打破了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这些破冰活动为后续的学术与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破冰活动剑桥大学志愿者带领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参观了剑桥大学的著名建筑和教学场所,介绍了剑桥大学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学生们聆听了剑桥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就,共同感受这所世界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与魅力。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了解剑桥历史7月29日,剑桥大学教师带领我院学生启程前往伦敦市中心,开展了伦敦历史文化之旅。在这座兼容并蓄的大都市里,我院师生们沿着历史长廊,穿越时空,探访了大本钟、白金汉宫等历史建筑,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同时,同学们来到伦敦街头,参观了现代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感受到了这
  • 基于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穆勒学院签署的本科生培养合作备忘录,于2023年暑期,启动了剑桥大学暑期本科生课程计划,为期9天。本次暑期课程计划实施,旨在充分利用剑桥大学的课程体系和学科优势,增强学生本专业与创新应用及前沿学科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拓展全球化视野,搭建学生与国外顶尖专家的沟通桥梁。7月28日上午,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选派的19位本科生,在本科国际化教学秘书左文强副教授带领下,顺利抵达英国剑桥大学。本次设置的暑期本科生课程为《机器学习与材料学基础》,总课程时长为24小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核心模块展开专业课程和小组辅导:信息理论——数据驱动型机器学习背后的数学框架,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理论与应用,计算材料科学——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实践。三个教学模块循序渐进,从基础能力培养到综合实践应用,结合剑桥的特色教育模式小组辅导Supervision,最后以小组原创课题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考核。我院选派师生在上海浦东机场集合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希望通过选派本科生参加此次暑期课程,进一步提升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国际化培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