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14日—16日,“苏博特杯”第五届全国土木工程材料教师讲课比赛暨第九届全国建筑材料研究生论坛在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比赛及论坛活动由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支持,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CCPA)教育与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及山西省硅酸盐学会共同承办。日程安排有院士论坛、教师讲课比赛、研究生论坛及示范教学等四个主要模块。来自全国 21个省(市)42所高校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67位教师、35名研究生齐聚一堂,是该赛事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比赛。教师讲课比赛共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7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6名,优秀奖21名。院士论坛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作了题为“现代混凝土研究与应用新进展”的报告,刘院士从混凝土流动性能调控、收缩裂缝控制、超高性能化、耐久性提升等方面,介绍了现代混凝土在研究与应用层面的新进展,引发了现场全体老师和学生的热烈讨论。教学比赛评委团由全国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我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家“优青”
  • “夯实生为首位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我院召开2023年全院大会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大会7月4日上午,我院在教一111召开2023年全院大会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大会,中国工程院缪昌文院士、中国工程院刘加平院士、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百余位教职工参加会议。大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孙正明主持。会上,16位新入职教师和博士后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大家对他们加入材料学院这个大家庭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孙正明书记宣布院长助理就任,任命孙文文、佘伟为院长助理,协助院长进行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国际交流、实验室建设等工作。16位新入职教职工自我介绍任命佘伟(左)、孙文文(右)为院长助理并发表讲话孙正明书记开展师德师风准则宣讲、案例解读,以学校相关主题学习教育材料为基准,帮助全院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孙书记以案例为抓手,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深入学习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升全体教师的规则意识,引导大家以案为鉴,做到警钟长鸣。孙正明书记向全院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孙书记代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从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实验室安全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汇报最新进展,同时传达
  • 2023年6月16日,东南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面向第三代半导体应用的高频软磁材料”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于南京顺利召开。项目专家组由南京大学都有为院士、兰州大学李发伸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李润伟教授、浙江大学严密教授、厦门大学彭栋梁教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张明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五二九厂万成安研究员组成。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科研院高新办主任刘威、副主任严长志、材料学院副院长储成林,项目负责人沈宝龙教授以及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等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科研院高新办主任刘威及项目责任专家黄云辉教授分别主持。与会人员合影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向参会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项目组的支持,以及对东南大学科技工作的关心、帮助表达了感谢。介绍了东南大学在材料研究领域的科研基础及发展规划,同时表示东南大学将全力支持项目开展,提供切实保障条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致辞项目负责人沈宝龙教授围绕项目概要、任务分解、实施计划、组织管理
  • 我院博士生张伟杰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22年学科评议结果最好的前3%博士学位论文2023年6月13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过对2022年答辩前盲审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我院18级博士生张伟杰被评为最优秀的前3%的博士研究生。。为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机械工程三个学科的博士论文导师进行了随机调研。在此次评选中,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新立教授指导的18级博士生张伟杰同学荣获此殊荣。郭新立教授是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杰出学者,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卓越的教学能力。郭教授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众多重要研究成果。张伟杰同学的博士论文题目为《MOF衍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储能应用研究》。他在郭新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致力于研究材料科学中的MOF衍生物复合材料,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储能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 “接受红色洗礼 弘扬革命文化”——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关党支部与功能材料系党支部共赴红色李巷,开展党日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革命文化,5月19日,学院机关党支部和功能材料系党支部共同前往红色李巷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以“接受红色洗礼 弘扬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坐落在南京市溧水区的李巷村曾是苏南抗战根据地指挥中心,中共苏皖区委机关长期所在地,保留着当年全面抗战时期新四军将领战斗生活的遗迹,充满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延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先后参观了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瞻仰了陈毅、李坚真、江渭清、梅章、钟国楚等新四军高级将领故居、聆听了革命先烈在红色李巷的战斗事迹。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烈士遗物等老物件,同志们仿佛身临其境,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感受到永不褪色的革命文化。李巷教育培训基地的周小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粟裕赔盆》,讲述粟裕率领部队到达溧水王村宿营时,新四军严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的事情。大家真切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廉洁奉公
  • 2023年3月10日,东南大学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混凝土设计理论与方法”启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项目由东南大学牵头,参与单位包括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处长纪军、流动项目主任卿龙邦,东南大学校长黄如、常务副校长吴刚、科研院院长陆卫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正明、科研院副院长罗桑出席了此次会议。项目专家组由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钮新强院士、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张喜刚院士、浙江大学徐世烺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杜修力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王明洋院士、广州航海学院副校长邢锋教授、湖南大学史才军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铁军教授组成;项目顾问由东南大学缪昌文院士、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岳清瑞院士、东南大学薛晖教授组成。东南大学校长黄如院士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对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表示感谢,向参会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项目组的支持以及对东南大学科技工作的关心、帮助表达了感谢。黄校长介绍了学校在混凝土研究领域扎实深入的研究基础,同时表
  • 我院召开2022年度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2023年2月23日上午,我院领导班子在材料A楼301会议室召开了2022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立国到会指导。本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会前,学院领导班子按照校党委要求紧紧围绕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系、各党支部意见,班子成员深入谈心谈话,重点围绕规定的六个方面对照检查内容,结合平时的工作,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和个人发言提纲,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会上,院党委书记孙正明代表学院领导班子作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报告,汇报了我院一年来在党建、人才、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成绩,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孙书记带头进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施春陵、储成林、郭丽萍、陶立等同志逐一进行对照检查,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进行深入检视剖
  • 1月6日,《大地之上》系列专题片第六集《城市与今天》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CCTV-9)播出。在本集关于固废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部分,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亚梅教授接受专访,介绍了如何将建筑固体废弃物经过加工后应用于3D打印混凝土,使固废重新融入城市建设,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助力建设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未来,越来越多的低碳3D打印建筑将进入我们的城市,融入我们的生活。张亚梅教授是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兼职教授,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院长,南京“科技顶尖专家聚集计划”入选人才。她同时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建筑固废学术委员会主任等。目前她是国际建材领导企业Holcim集团官方学术合作伙伴以及国际3D打印联盟3DConcrete成员,担任领域内顶级国际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副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D打印低碳混凝土设计理论与性能调控”等科研项目40余项。张亚梅教授团队主要从事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3D
  • 为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需求,2022年12月19日,“地聚合物与低碳水泥混凝土”国际高端学术论坛(第一期)隆重召开。会议以“发展低碳水泥,助力亿吨减排”为主题,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主办,东南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大会首先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王栋民教授致开幕词。随后,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高瑞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国内外所有参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强调了此次论坛的重大意义,将为低碳建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贡献新思路,为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新路径。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王栋民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硅酸盐学会高瑞平理事长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刘加平受邀致辞。首先,刘院士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国内外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刘院士表示,混凝土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的土木工程材料,我国每年消耗混凝土超100亿吨,人均消耗超7吨,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亦存在碳排放量高、环境负荷大的突出问题。在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
  • 日前,IEEE纳米技术理事会(Nanotechnology Council,NTC)公布了2023年度杰出讲座学者(Distinguished Lecturers),我院陶立教授作为亚洲区新增的两名代表之一入选。陶立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我院后留美学习和工作10余年,2016年9月由德克萨斯大学全职回国工作。陶立教授长期从事二维纳米材料及器件、可穿戴射频电子、纳米大健康等领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一作或通讯Nature Nanotechnology(引用千余次), Chem. Soc. Rev., Infomat, IEEE TAP等期刊论文50余篇,引用约5000次。陶立教授是IEEE高级会员,IEEE NTC TC委员,两次担任IEEE NTC旗舰级国际会议NMDC大会主席(20202022)以及EIPBN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微纳电子技术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等科研任务6项。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项目候选成员为IEEE高级会员和会士,每年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