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1928年,中央大学初次设立铸造及锻工等材料类本科专业。1947年春,吴中伟院士在中央大学土木学院主持创建了国内第一所专门从事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的试验室。1984年,应工业、材料发展之需,博采铸造、金属诸学科之长,学校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后逐步融合了土木工程系的土木工程材料、机械工程系的先进材料加工等相关专业,于2006年正式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加工工程和功能材料(2020年由电子信息材料系更名)四个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还自设有“土木工程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是东南大学11个“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肩负着融合优势理科,引领强势工科的重要使命。“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新材料及其应用”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材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已进入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正稳步向1‰迈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群贤毕集,继奠基和开拓者舒光冀教授、吴中伟教授之后,涌现了大批院士学者、业界精英翘楚。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混凝土领域知名专家、材料学界泰斗孙伟教授,毕生奋斗于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事业,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0余人,指导了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为我国土木工程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奠定了我国混凝土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材料专家缪昌文教授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一直活跃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线,为我国土木工程材料理论与工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目前,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科研精英和学术巨擘组成了材料学院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实验人员12人,行政人员8人。专任教师中,96.25%具有博士学位,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外籍教师1人

学院拥有完善的科研和教学实验平台,实验设施日臻完善。学院牵头成立了东南大学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的校级分析测试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材料科学研究生创新平台”、“微生物土木建筑与(能源)环境材料研究生创新平台”、“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东南大学纤维与纤维混凝土技术研究所”、“绿色建材技术研究所” 、“下一代半导体材料实验室”等校级平台,为培养高水平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提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硬件平台。建有35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近20个企业实习基地、为培养领军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学院牵头承担了众多科研项目,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先进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参与了神舟飞船、三峡水利工程、京沪高铁、田湾核电及跨江海大桥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得2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每年招收120名本科生,15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每年应届本科毕业生60% 左右在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学习。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9% 以上,学院整体就业率位列学校前列。学院设立有“苏博特奖学金”、“孙伟张甫庭奖学金”、“繆昌文奖学金”等20多项奖助学金,丰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为更多学生提供腾飞的翅膀。如今,材料学院的毕业生已遍布海内外,很多人成为了行业内的中流砥柱。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9年与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穆勒学院签署了国际化人才“合作备忘录”,每年选派20名左右本科生赴剑桥完成30个学时的课程学习

“植桂培兰不仰千种绿,栽桃育李尤钦万顷材。”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载着数代材料人的精神和梦想,坚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东南大学建设双一流的道路上,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实现“1-10-100”的东大梦作出新的贡献!

2020年8月更新)

  

 网页视频为压缩版,原版视频下载请联系院办:025-52090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