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国家大事 共谋学院发展
---我院师生寒假期间思想动态小结
新学期伊始,我院党委通过随机走访、网络访谈和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全院师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寒假期间,我院师生不仅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还对学院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积极提出建议。
国内方面,疫情防控仍然是全院师生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回家过春节是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风俗,但我院大部分老师,如黄志海老师、田无边老师、张萍老师和黄金督老师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留在南京过年,通过网络遥寄对家人的相思,彰显出了“舍小聚、顾大局”的担当意识。身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土木工程材料系戎志丹老师意识到他“必须做到自我保护,不给祖国添麻烦,还应牢记使命,不忘学习交流工作,搞好科研工作,为祖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博士第一党支部商彩云和2020级本科生陈彦旭等,在春节期间没有走亲访友,而是采用“云过年”的方式在家中度过。虽然不似往年那么热闹,但陪伴父母的时间更多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充电”。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我院师生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观看直播,并展开热议。
金属材料系党支部书记张培根老师感慨道:“看到‘历时八年、再创中国奇迹’,心里充满希望。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脱去了贫困的帽子,看到高中同学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家乡的贡献,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以及执行力的正确与强大,对祖国下一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充满期待。”
材料加工工程系袁晨晨老师认为,在全国欢庆实现脱贫致富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1800位英雄人民,以他们作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献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带头做科技攻坚的奉献者,同时也要通过开设“课程思政”等形式,引导同学们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在改革开放的洪潮中大刀阔斧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乘风破浪,谱写社会主义新篇章。
功能材料系党支部书记张耀老师表示,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教师的更重要的责任在于知识创新——开创新的知识领地,并踏实耕耘,争取实现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扎根落实到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实实在在地服务于社会生产和技术进步。
2017级本科生许嘉钦认识到,尽管是在疫情严峻的2020年,我国仍然完成了全面脱贫的历史性任务,全国人民渐渐富裕起来。当然如习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仍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仍需拼搏向前。
国际关系方面,央视公布的中印边境冲突的视频牵动了无数中国同胞的心。金属材料系博士后汪亚萍老师反复观看了几遍现场视频,追踪了5位英雄战士的报道,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她说道:“这些戍边英雄官兵年纪轻轻,但在家国大义面前那样大无畏的坚持和担当,给了我相当大的心灵震撼。现在,每一个能够陪伴在家人面前、每一个能安心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都应该对那些冲在疫情第一线和边境第一线的战士们真诚地道一声感谢,也要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岁月。”
硕士第五党支部董樑同学也发表了对中印冲突的看法:“在这场斗争中牺牲的我军战士中,有年仅19岁的00后,有即将拥有幸福家庭的准父亲,也有从一开始就做好牺牲准备的大男孩。四位英雄的牺牲不仅让四个家庭受到重创,同时也让全国人民为之悲痛,但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必将代代传承。这些英勇的戍边士兵背后,是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在中印两国的对峙过程中,中方展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胸怀与担当,中国士兵坚持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从未主动伤害印方士兵,这是无论外媒如何歪曲抹黑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在关注热点事件的同时,我院师生也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
院长孙正明老师反思无论从教育制度上还是从教师的基本师德师风上,学院在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在人才发展方面,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也是亟待认真思考的问题。
金属材料系晏井利老师提议学院应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上主动出击,主动联合相关院系、凝练优势学科方向、主动联系国外国内优秀人才;在基地建设上主动布局,对标对表争取建立国家级平台。在人才培养上积极谋划,帮助教师成长、培养优秀学生。此外,戎志丹老师和黄志海老师分别对招生和SRTP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硕士生徐琼凡和张习羽、博士生徐雨生等希望学院乃至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学课程设置体系,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研讨式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