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合作结硕果——
缪昌文院士受聘为我校全职教授
缪昌文,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元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1982年2月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1984年7月起到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其间1986年元月至1987年元月赴丹麦留学。现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兼任国际材料与结构实验研究联合会(RELEM)管理与决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建材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等职。缪昌文院士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32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或ISTP收录60篇,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江苏省首届创新创业人才奖、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南京市科技功臣等荣誉。
从南京长江二桥建设到润扬大桥、苏通大桥、泰州大桥建设,从南京地铁建设到南京九华山隧道建设、苏州地铁建设、青荣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可以说,在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相关的科研项目中,几乎都有与缪昌文院士以及他带领的团队的合作。作为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专家,缪昌文院士为材料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做出了杰出贡献。
缪昌文院士及他带领的团队参与的由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性能和失效机理的研究”。该项目在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性能分析、损伤劣化过程与寿命评估以及结构形成机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缪昌文院士及他带领的团队参与的由东南大学、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重大课题“跨江海大型桥梁结构混凝土劣化性能与耐久性对策措施的研究”, 其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且研究成果已在苏通大桥、崇启大桥、西堠门大桥、泰州大桥等多项工程中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另外,缪昌文院士及他带领的团队还参与了由东南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和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高抗力作用的生态型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理论与应用技术”,其成果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该项目成果能够使工程防护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推动了混凝土结构高耐久、长寿命、安全服役的实现,加速了工业废渣的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和资源化进程。据悉,该项目已在我国的多项重大基础和防护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校在研”973”项目“环境友好现代混凝土的基础研究”中,缪昌文院士及他带领的团队负责现代混凝土服役性能的提升技术研究,目标是发展混凝土微结构工程学,建立基于微结构工程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提升混凝土服役性能的关键技术,开发出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增加混凝土韧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成套新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大幅度提高现代混凝土的服役寿命。为此,他们从现代混凝土微结构工程学基础,现代混凝土原位增韧理论基础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多功能耐久性改进材料的构筑及应用技术研究,二元超双亲性迁移型表层强化材料的功能构筑及其迁移聚集机理研究,研究成果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五个方面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
缪昌文院士是最早在我院设立奖学金的校友之一。自2002年设立专项奖学金以来,先后有几十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他多次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以自身发展经历教导学生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通过土木工程材料最新发展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他亲自参与指导博士生培养工作,现承担着3名博士生论文指导工作。
2006年学院从四牌楼校区整体搬迁至九龙湖新校区的过程中,缪昌文院士及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得知学院面临的困难后,及时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学院整体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2011年12月19日,缪昌文院士受聘为我院全职教授,促进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使学科实力得以增强,办学水平得以提升。学院师生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欢迎缪昌文院士来我院安家落户,也期盼缪昌文院士和学院师生共同努力,为学院发展再创辉煌。
(曹霄宇、倪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