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平院士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混凝土设计理论与方法”启动会顺利举行 |
发布时间:2023-03-19 浏览次数:5306 |
2023年3月10日,东南大学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混凝土设计理论与方法”启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项目由东南大学牵头,参与单位包括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处长纪军、流动项目主任卿龙邦,东南大学校长黄如、常务副校长吴刚、科研院院长陆卫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正明、科研院副院长罗桑出席了此次会议。项目专家组由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钮新强院士、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张喜刚院士、浙江大学徐世烺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杜修力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王明洋院士、广州航海学院副校长邢锋教授、湖南大学史才军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铁军教授组成;项目顾问由东南大学缪昌文院士、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岳清瑞院士、东南大学薛晖教授组成。 东南大学校长黄如院士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对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表示感谢,向参会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项目组的支持以及对东南大学科技工作的关心、帮助表达了感谢。黄校长介绍了学校在混凝土研究领域扎实深入的研究基础,同时表示东南大学会做好项目的组织工作与全面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尽快产出创新性成果服务国家双碳发展需求与重大工程建设需要。项目主管单位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四处纪军处长代表自然科学基金委发言,他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度重视我国混凝土材料的突破与发展,希望该项目组成员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紧抓落实、稳步推进,以新一代混凝土设计理论与方法突破性的成果为我国双碳转型与工程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项目负责人刘加平院士和各课题负责人东南大学蒋金洋教授、江苏省建科院刘建忠高工、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和河北工业大学马国伟教授详细汇报了项目及各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预期成果以及年度计划。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及各个课题中的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选题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可行、研究方法先进。专家组还提出了强化内涵、锚准重点、加强衔接等宝贵建议。
项目背景与意义 混凝土作为消耗量最大的基础材料,然而伴随国家能源结构升级转型,基于煤电能源的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即将遭遇“无材可用”的危机,研发新一代绿色低碳混凝土关乎未来国家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此外,进藏、跨海等重大战略工程结构混凝土面临极端服役环境和极端荷载作用的双重挑战,亟需混凝土兼具高强韧、高抗裂和长寿命的特性。本项目针对混凝土“全生命周期不低碳、强度与韧性不协同、设计制备不精细”的科学难题,突破现有混凝土的理念,开创新一代混凝土的“新体系、新理论、新方法”,大幅提升性能,显著节约材料,对于推动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设计的范式变革,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项目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和面向“新一代混凝土高强韧、高抗裂、长寿命”核心目标,采用材料科学、信息与智能、物理与力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手段,分别从低碳胶凝体系水化微结构演变、强韧化机制与调控原理、材料与结构智能设计、高效赋能与精细制备等多个维度开展研究,最终实现新一代混凝土绿色低碳、强韧共生、系统寻优、材尽其用。 东南大学刘加平院士担任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及课题二“新一代混凝土强韧化机制与调控原理”负责人,东南大学蒋金洋教授担任课题一“新一代混凝土胶凝体系水化与微结构演变”负责人,课题一与课题二均由东南大学与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东南大学将在前期开展的三元复合低碳胶凝材料体系、混凝土收缩开裂以及高性能化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绿色低碳和性能宽域调节胶凝体系,创建混凝土强韧共生与抗裂提升理论,重点从原材料制备、数字化模型、性能云图、多尺度损耗抑制原理、强韧共生、协同抗裂出发,实现新一代混凝土绿色低碳、高强韧与高抗裂。 |
Copyright ©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