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东南大学科技处批准成立东南大学绿色建材技术研究所,2018年6月更名为东南大学绿色建材研究中心,2020年4月更名为东南大学绿色建材与固碳利用研究中心

  成立至今,东南大学绿色建材与固碳利用研究中心秉承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宗旨,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人员共46名,其中顾问3人(分别是中国工程院唐明述院士、孙伟院士、缪昌文院士),在职教师8人,在读研究生35人。

  十多年来,研究中心已经完成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长江隧道、苏州独墅湖隧道、无锡蠡湖隧道、苏通大桥、安庆长江大桥、沪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锦屏一级水电站、南京地铁一号线、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和南京九华山隧道建设等一系列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地科研项目。在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绿色建材与固碳利用研究中心的师生们从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工程的要求着手,通过缜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得到了大量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为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展与完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绿色建材与固碳利用研究中心一直以水泥基材料研究为基础,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系统的构建了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1)高性能混凝土与微生物智能混凝土,主要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与体积稳定性提升技术,承担各种类型重点重大工程(桥梁、隧道、大坝和高铁等)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项目;通过微生物对混凝土进行改性,增强增韧、引气减水、净化空气、覆膜防护、自感知裂缝、自修复裂缝,全面提升混凝土的功能性和智能性。(2)微生物水泥及其它低碳胶凝材料,利用微生物矿化机制制备多类型新型生物胶凝材料体系,用于沙土固结、边坡防护、地基加固、扬尘治理、重金属离子捕获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并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以及废弃资源利用、碱激发等低碳环保型胶凝材料的研究与应用。(3)绿色节能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绿色节能保温外墙系统、自清洁墙体、反辐射隔热涂膜、相变导热流体、可吸收汽车尾气、二氧化碳路面材料和墙体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江苏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瑞士Sika国际合作项目等多类项目的资助。依托这些科研项目以及本所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获得一批授权发明专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50多名。并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瑞士Sika集团等国际著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

  东南大学绿色建材与固碳利用研究中心做出了一系列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与好评。研究中心多项科研成果经省部级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众多奖项的肯定,包括“微生物矿化技术及在土木与环境工程中应用”获得2020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生态环保微生物矿化建筑材料及应用”获得2017年度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牵头)、“高水压强渗透浅覆土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工程设计关键技术”获得201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技术与应用”获得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中低强度现代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研究与应用”获得201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牵头)、“生态型高与超高性能结构混凝土材料研究与应用”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失效机理”获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强混凝土耐高温性能及其评价方法”获2006年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三等奖(牵头)等诸多奖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东南大学绿色建材与固碳利用研究中心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将一如既往地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