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下午13:30在材料楼203会议室,我绿色建材所何智海博士和徐亦冬博士完成论文答辩工作,顺利毕业。
何智海的论文结合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科技开发项目(2010g004-h)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2010Y01)的要求,采用多种现代测试技术和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进行了胶凝材料徐变预测计算,从而优选低徐变胶凝材料组合方式,并实现了其在沪杭高铁特大桥等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提高HD C-S-H在C-S-H中体积分数,降低LD C-S-H体积分数,有利于降低水泥基材料的徐变;(2)建立了低徐变胶凝材料设计方法,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徐亦冬的论文研究了钢筋不均匀锈蚀特征的表征方法,探寻了不同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特性,研究了锈蚀特征对钢筋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对锈蚀钢筋拉伸过程进行细观数值模拟,分析了超声波用于混凝土内钢筋锈蚀检测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实现了钢筋锈蚀损伤程度的预测。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将多重分形与表面粗糙度理论引入钢筋锈蚀的研究,创建了能反映钢筋不均匀锈蚀几何特征的锈蚀损伤变量;基于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2)揭示了不同腐蚀条件下混凝土内钢筋的蚀坑平面形态与深度分布特征,建立了基于Weibull分布的蚀坑深度预测模型。(3)建立了内蕴锈蚀损伤变量的锈蚀钢筋拉伸本构模型,将GTN细观损伤模型引入锈蚀钢筋拉伸性能的数值模拟,实现了锈蚀钢筋拉伸过程损伤演化全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本构关系预测。
何智海博士和徐亦冬博士的论文能够取得这么多的创新成果,与他们读博期间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已达到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建议授予二人工学博士学位,并一致同意推荐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何智海博士(左)徐亦冬博士(右)
何智海博士与答辩委员会成员合影留念
徐亦冬博士与答辩委员会成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