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将建立东南大学“微生物土木工程材料研究生创新教育平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一词源自古希腊语,由mikros(微小)、bios(生命)及logos(科学)这三个词组合而成,意指研究微小生命之科学。科学家一般认为微生物(microorganisms)是40亿年前由海水中的复杂有机物和环绕着地球原始陆地的浩瀚云堆生成的,因此可将微生物视为所有生命的始祖。不过微生物虽然极为古老,但其首度发现却是始于三百多年前。
微生物虽然直到17世纪末才为人们所认知,但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应用极为久远,我国古时的酒、酱油、味噌等食品均是利用微生物发酵而酿制成的,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日本著名微生物学者尾形学曾说过:“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进入21世纪,微生物技术由于其迅速发展,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并对其他生物技术产生重要影响,而在目前和将来都会一直处于生物技术的领先地位。微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产生众多新的产品,因此其应用的范围不断得以扩大,已深入到工农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甚至微电子领域,这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不断显示着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潜力。
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危机等问题,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严峻挑战。微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化工和食品等行业的生产方式,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材料工程、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医药健康等方面,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开始被逐渐应用到土建工程领域中,应用创新异常活跃,其与土建材料、岩土工程、环境保护、文物修复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也不断开辟着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重视。
我校土木、建筑、材料、交通学科一直是传统优势学科,科研力量雄厚,并在近年来不断延伸与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鼓励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在这一形势下,这些学科紧跟国际研究热点,将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土建工程中,逐渐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微生物文物修复、微生物土壤固化、微生物材料覆膜、微生物裂缝修复、微生物污水处理与重金属固结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东南大学绿色建材技术研究所更于2004年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微生物覆膜与修复研究,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为世界上较早开展本研究的机构之一。
为了提供一个微生物在土木、材料、交通、环境等方面应用技术交流、实验、学习的平台,增强我校各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能力,并进一步在微生物土木工程材料这一新领域不断拓展创新,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使其处于国际前沿位置,我所于2007年底得到国家“985工程”二期资金支持,并在充分利用东南大学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微生物土木工程材料研究生创新教育平台”,所长钱春香教授博士生导师亲自担任平台负责人,下辖研究人员共计12人,目前平台已基本建设完成。
这一平台的成功建立是知识创新的一大举措。“平台”的发展将会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微生物技术自主创新的支撑核心,提供各学科共性技术和高端人才的交流、合作的场所。“平台”将紧密围绕微生物在钢筋混凝土、建材腐蚀与防护、文物修复、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开展充分的合作研究,并将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为重点,建设先进的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体系,推进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发育,交联国内外微生物技术网络,实现技术、人才、资源和管理的优化集成。
平台实验室俯视图一
平台实验室俯视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