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感言——材料系创建初期片段回忆(谈荣生)
发布时间: 2014-12-01   浏览次数: 1494

材料系创建初期片段回忆

值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0周年院庆之际,首先对我院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衷心祝贺。现应院领导约稿,我就材料系在创建及初期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片段回忆如下。

一、建系背景

文化大革命前,机械系在专业设置的发展上,按南京工学院发展规划均已配套电子类专业为主,一直未新设材料类专业。进入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当时,材料科学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我校相关学科深悉缺少材料学科的不足,为了适应重要学科配套和科研发展的需要,80年学校批准增设“金属材料”专业;81年国务院批准我校以舒光冀教授为导师的“铸造”专业博士点,这是我国首批批准的三个“铸造”专业博士点之一(另两个是清华大学的王遵明教授、大连工学院郭可韧教授),为了配合博士点培养研究生和开展科研的需要,组建了金属材料研究室。这一时期,国内有些重点工科高校,非常重视材料科学科发展,均在积极筹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随着“金属材料”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购置扫描电镜等大型设备,分析测试中心于83年建立,材料学科在师资力量、科学研究和实验设备等方面以具备一定的基础,84年底学校批准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为易于操作,由原机械系的金属材料教研组(含本科专业)、金属材料研究室和分析测试中心三个单位组成,于841231日下午在礼东一楼教室召开了成立大会。当时,全系教职工30余人,学生约150人,是学校的一个小系。

二、艰苦创业

八十年代中期,虽已步入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期,但学校也是百废待兴,需用钱的地方很多,故对新系的支持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我们不得不经历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用房紧缺,地点分散,材料系刚成立时,学校一时无空房可给,所以系里没有办公室,系办主任只能把系章放在领包内流动办公,系领导班子也是临时借用金属材料教研组办公室作为碰头之地。一段时间后,学校在南高院挤出二小间过渡,一年多以后,搬至北平房才有系办、书记室和主任室(兼会议室)三间用房。随着新系建设的发展,师资队伍、研究生数、科研项目、实验设备等逐渐增多,导致教学、科研和实验用房均需不断扩大,由于学校尚未盖新大楼,只能靠挤腾出的零星空房调剂,使我系用房地点分布在南高院、西平院、河海院、铸工车间、北平院、五五楼、中心楼、切削实验室二楼及北侧平房等近十处,因为金属材料研究室当时急需用房,还自筹资金在西平院旁盖了一幢二层小楼,以上情况,使得全系用房零星而分散,难以统筹规划和管理。这一现象至九十年代初期,学校新建逸夫馆等几幢大楼后,我系能集中到中心楼、南高院、五五楼等几处,用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是系穷、创业艰难,材料系成立时,学校在经费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拨给捌仟元开办费,所以,我们除了非得购买的办公家具和用品外,必须精打细算地用钱,如系会议室的会议桌和小家具就是用设备处支援的包装箱木料,请木工自行设计制作的。还有一个事例是: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学校已形成惯例,年终时各院系必须自筹创收资金发放福利奖金,金额视各单位创收情况不等,多的每人数佰元,最少每人壹佰元。一些老系、老专业主要依靠历年来与学校成教院、工会、退协或校外与学会、行业协会、企业合作,联合举办自考班和培训班,从而获得创收奖金的积累。材料系刚成立,无创收奖金的积累,唯一本科专业“金属材料”为新办专业,一时难以招到足够数量的自考班或培训班的生源,所以,建系初期几年,我们只能向校开发处借款发放年终福利奖金,给系领导班子造成很大压力。这一状况随着我系积极与省、市金属学会、机械工程学会、行业协会联合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以及采取各种技术服务方法获得创收资金积累后,才等到逐步改善。三是本科专业单一,学校发展难度大,到八十年代后期,国内众多工科高校相继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一般均具有两个以上本科专业,特别是一些重点工科高校,其材料系不但本科专业较全,硕士点、博士点较多,而且,具有国内同行公认的著名学科带头人,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部门和产业界均具很强影响力,各个学科已形成各自的强势领域。当时,我系仅有“金属材料”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其他高校属老专业,已有多个单位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而我校是80年新设,尚在筹建硕士点;我系的“铸造”专业博士点,是我国首批博士点之一,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已组建金属材料研究室作为其学术梯队,当时周边江苏工学院、合肥工大的“铸造”专业研究生均来我校答辩。不过,“铸造”本科专业和大部分专业教师尚在机械系,这就大大削弱了整体实力。因此,综观材料系初期是:本科专业单一,硕士点、博士点少,整体实力不强,在国内缺乏影响力,学科发展难度大。同时,这与我校作为重点高校的地位很不匹配,这就加大了学科建设的压力。在剖析不足并明确目标后,通过踏实工作和努力拼搏,90年批准“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点;92年学校决定,将土木系早年办学的老专业“建筑工程材料”本科专业和“无极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点并入材料系,从而大大加强了整体实力,使材料系步入了良性发展期。

三、冲刺一级学科博士点

到九十年代后期,通过多年建设,材料系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向均取得了显著进步,而分布在多个系的相关材料学科也得到了良好发展,积累了较多成果,但在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增设上均未取得突破,鉴此,于99年学校决定:采取整合全校材料学科的力量和成果,联合各材料学科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由林萍华副校长兼任院长,材料系蒋建清和生医系袁春伟兼任副院长(明确为松散的联合体组织,属非行政机构,无编制指标),隶属校科研处,下属包含材料系、机械系铸造专业、电子系电子信息材料专业、生医系生物医学材料、化工系高分子等材料、物理系凝聚态物理等单位,划拨10万元作开办和活动经费,宗旨是用该组织名义申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对外承接大型科研项目。当时我已退休,研究院领导决定要我已秘书长的名义联络、组织研究院的具体工作。学校正式下文成立后,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健全了组织,由下属单位的学科负责人及系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决策和协调工作;再由下属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全体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拟订研究院章程、学科发展规划、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等业务事宜。经过学术委员会多次讨论、协调,制定了研究院章程,提出了我校材料学科发展规划设想,重点研究和落实了一级材料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方案和具体申报工作,组织了专门班子收集和撰写申报材料,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申报书经学术委员会多次讨论和精心修改,于2000年上半年上报国务院学位办,林萍华精心准备亲赴北京答辩,经评审通过,于当年12月批准我校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批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我校材料学科在省内已具明显优势,在国内亦有了一定影响力。

谈荣生

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