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邵起越课题组AOM:峰波长835–980 nm可调的超宽带近红外荧光粉
发布人:冯静  发布时间:2022-05-09   浏览次数:803

近日,东南大学材料学院邵起越课题组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Ultra-broadband Ga4GeO8:Cr3+ Phosphors with Tunable Peak Wavelengths from 835 to 980 nm for NIR pc-LED Applic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工作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近红外荧光粉Ga4GeO8:Cr3+,可实现Cr3+多格位发光,发光覆盖7001300 nm近红外波段,且具有高的量子效率和热稳定性;由于不同Cr3+发光中心间的能量传递,峰波长可在835980 nm范围大幅可调。并制备了宽带近红外LED器件,可实现水果成分和新鲜程度的无损伤分析。

近红外荧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作为新一代近红外固态光源,兼具尺寸紧凑、高效率、宽带输出等优点,通过与便携式电子设备集成,可构建微型化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块,实现食品成分/质量或人体健康的实时监控。荧光粉是近红外pc-LED 器件的核心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诸多性能优异的近红外荧光粉体系陆续被报道,但高效体系主要集中在峰波长小于800nm的短波区域。当发射峰波长超过850 nm时,近红外荧光粉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发光效率和严重的热猝灭,成为制约近红外pc-LED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这是由于随着发射峰波长的红移,基态与激发态能隙变窄,从而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加,发光热稳定性恶化。

针对这一问题,邵起越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Ga4GeO8:Cr3+近红外荧光材料,其在波长大于850 nm区域表现出高效近红外发射。

近红外光谱分析要求光源提供宽带连续近红外光输出,但发射波长红移往往伴随量子效率降低和热猝灭加剧,因此,高效长波发射近红外荧光粉(λmax > 850 nm)的研发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该课题组研发的Ga4GeO8:Cr3+近红外荧光粉实现了7001300 nm的超宽带发射,并表现出较为优异的量子效率和热稳定性。此外,简单通过调节Cr3+的掺杂浓度可实现发射峰波长835980 nm大幅可调,同时其半峰宽从210 nm展宽至270 nm。并且其发射峰波长850900 nm范围红移无明显的发射强度损失。当发射峰波长位于850 nm时,其内、外量子效率分别为60%27%100oC可保持室温强度的73%。结合结构表征和时间分辨光谱分析,发现Cr3+可占据基质内局域环境不同的多种格位,Cr3+多格位发光产生超宽带近红外发射;同时,存在高能量Cr3+发光中心向低能量中心的能量传递,导致发射峰波长随Cr3+浓度升高而大幅红移。最后,利用Ga4GeO8:Cr3+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封装制成了近红外pc-LED器件,最大近红外光输出功率为56 mW,并利用该光源验证了对水果成分和新鲜程度的非损伤分析。该团队的工作提供了一种综合性能较为优异的新型近红外荧光粉,在宽带近红外pc-LED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博士生姚乐琪为第一作者,邵起越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DOI: 10.1002/adom.2021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