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东大材料人——张力宁
发布时间:2017-05-19   浏览次数:988

寄语东大材料人

张力宁

不久前看到网上一则报道说,根据20171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共有89所高校的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东南大学材料学科也在其列。

我虽然退休多年,但作为当年创建东大材料系的参与者之一,每当看到此类消息报道,联想到材料系初创时期的艰难历程,总会生出一种欣慰之情。

人类对材料应用技术的探索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冠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名称,却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的。一九五七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在反思之余他们认识到要能在空间技术上迅速赶超,材料壁垒的突破是关键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学科名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了出来,并在美国高校中陆续出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在我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原因,这一进程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校恢复招生后,才开始启动。八十年代初,国内一些工科院校陆续在机械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由于许多高校在五十年代就已设置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此时在学科建设上已有了比较丰厚的积累。而东南大学的前身南京工学院虽然在国内工科院校中也属佼佼者,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机械系一直没有设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直到1978年才确定要建此专业。鉴于当时国内外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决定直接以金属材料为方向建立专业。于是1979年组建成立了金属材料教研组,198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84年暑期送出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84年底,校系领导按当时形势的发展和学校的需要,又毅然决定将机械系的金属材料专业与铸造研究室从机械系划分出来(铸造专业当时仍留在机械系),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就这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接连跨出了几个大步!

那时真是形势催人奋进,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也是万分艰巨。由于系是新建的,其拥有的唯一本科专业也是新建的,基本上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就学科基础而言,当时我们与兄弟学校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我是从1978年参与调研筹建金属材料专业的,79年又经学校和教育部第一批考试选拔公派出国,至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并参加研究工作,82年回国,刚好参与到金属材料专业课程的教学,84年底又接着投入到材料系的创建之中,因此亲身经历了当年的全过程。现在回想过去,当时与同事们一起,真是马不停蹄历尽种种困难,把材料系建立起来,站住脚跟,进而通过不断地学科整合使其逐步壮大。材料学院二十周年和三十周年时,我曾应东南大学报之约,写过两篇短文回忆了当年的艰难历程。往事如烟,这一路的艰辛唯有当年并肩奋斗的同事们才会有真切的记忆了!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在几代东大材料人的不懈努力下,昔日的树苗(材料系)已经成长为一颗壮实的大树(材料学院),进入了全球学科排名的前1%。每当我到九龙湖看到材料学院欣欣向荣的面貌,内心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今天的东大材料人是幸福的!你们拥有的条件比我们当年优越得多了,你们在学科上的起点高度也远非当年的我们可比了。当年材料系艰难的成长历程,练就了一代又一代东大材料人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我深信具有这种精神的材料学院,定能踏着坚实的步伐,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